加拿大pc28预测平台(2024-全国优秀科普)
2024-09-14 00:03:47来源:admin
提供??加拿大pc28预测平台??查询,通过??加拿大pc28预测平台??GPT4.0+AI大型模型在线预测为您提供专业服务??专注研究,全新的查询及结果查询算法,做全网最专业的
《大师的晚期作品》
[德]阿尔伯特·布林克曼著,刘丽荣译,黄凤祝校,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
本书为20世纪上半叶德国著名的艺术史学家布林克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泛欧洲艺术比较研究的代表作品之一。布林克曼凭借着自己深湛且广博的学养将几个世纪中的造型艺术家(如贝尼尼、提香、丁托列托、格列柯、雷诺阿、米开朗琪罗、达芬奇、伦勃朗)的晚期风格融合在一起,搭建了一个清晰的分析艺术家向晚期风格过渡的形式框架。通过比较不同艺术家在不同生活阶段的创作,布林克曼观察到晚期作品在形式语言和精神内容方面所具有的一个共同趋势,并将其概括为“融合”,一种形式与主题的融合。这种对比在构图和技法上很容易被证明,但是其本质只能在精神上被理解:伟大的艺术家在从成年步入老年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关系与环境相连的精神性逐渐走向内敛的精神性。
《20世纪西方美学》
周宪著,商务印书馆南京分馆
本书以“批判理论的转向”和“语言学的转向” 为线索,描绘出20世纪西方美学历史发展的知识谱系——前者聚焦于美学对现代社会文化的批判性思考,后者专注于以语言或话语视角对美学问题的探索。每个知识谱系分别讨论了八位重要的西方美学家,上篇研究了齐美尔、奥尔特加、卢卡契、阿多诺、本雅明、利奥塔、波德里亚、杰姆逊等人的美学思想,下篇分析了克罗齐、卡西尔、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巴赫金、巴特、福柯、伽达默尔等人的美学理论。本书通过这些代表性西方美学家的理论,揭示出20世纪西方美学的总体趋势和理论创新。
《艺术通识十六讲》
李睦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书基于清华大学通识课程“艺术的启示”梳理提炼成书。分为理论讲与实践讲,包含“绘画的理由”“寻找感觉的世界” “视觉语言中的审美判断”等十六讲。全书采用“对话体”,引导学生在艺术中敏锐地感知,深入地鉴赏,独立地思考,诚恳地表达,多元地创作,并将以上各个方面有机融合。
《艺术设计十五讲》(第二版)
凌继尧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艺术设计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并且一直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本书史论结合、以论为主,在叙述历史时着眼于历史过程所积淀的理论形态,围绕两条线索展开:一是按照艺术设计的历史流变考察其理论形态,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分述早期工业时期的艺术设计、现代派艺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对艺术设计特别是艺术设计教育起到重要作用的包豪斯学校、功能主义和样式主义、后现代艺术设计、波普设计和意大利的孟菲斯组织;一是根据“创作—作品—欣赏”的系统阐述艺术设计按其自身逻辑发展的理论,包括绿色设计和人性化设计、人工智能与创新设计、艺术设计的心理学、艺术设计管理、民族民间设计、大审美经济形态中艺术设计、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艺术设计等。
《哗众取宠》
[英]格雷森·佩里著,祝羽捷译,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
本书是写给普通大众的当代艺术解惑指南,作者是英国当代艺术家、伦敦艺术大学前校长格雷森·佩里。他曾受邀在BBC第四频道《里斯讲座》中讲解如何让艺术品走入市场。作为身处当代艺术界多年的业界权威,格雷森·佩里却希望告诉大众要打破权威,希望让专业知识有限的普通人也能真正地欣赏艺术,过一种艺术的生活。本书语言简练幽默,从什么是艺术、如何判断一件物品是否属于艺术,写到艺术与金钱的关系、艺术品在市场中的流通方式,再到如何客观看待艺术家、评论家、媒体对艺术的态度,还对艺术爱好者、艺术从业者提出了“如何在艺术世界中找到自我”的建议。
《知宋·宋代之书画艺术》
洪再新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为“知宋”书系之一种,围绕宋代书画艺术的价值,主编精选12篇颇具创见的文章,配以精美宋画彩插和《清明上河图》长折页,读者从中可一睹宋韵之美。
《消失的文明系列丛书》
池建新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套丛书涵盖丰富内容,既有鹳雀楼、滕王阁、岳阳楼、雷峰塔、琉璃塔和阅江楼 6 座著名古建诞生、消亡、复建、新生的历程;又有对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六大消失古国的深度探究;还选取了咸阳宫、未央宫、大明宫、华清宫和九成宫5座著名宫殿建筑,从考古发现追溯其辉煌,揭示消失原因。
《回音室:1897—1935年跨国的中国画》
[英]柯律格著,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世纪初,随着中国艺术品流入海外,西方掀起了中国艺术的热潮。以“气韵生动”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画论与彼时的西方思想潮流不谋而合,经历冈仓天心、劳伦斯·宾扬、喜龙仁等多位汉学家的转译,在多种语言的回音室中流动、循环。而留学海外的陈师曾、滕固、刘海粟等人又将其从日语、德语、英文等语言译回中文,并应用在学术研究和艺术实践中,进一步奠定了谢赫“六法”在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中的核心地位。在这部创新之作中,艺术史学者柯律格运用多元材料,突破固有的观念和既定的边界,以世界主义的视角重新思考艺术史的边缘和被形塑的“中国画”。
《艺林新论》
楼秋华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中国书画史上的系列名品作为研究对象,16个篇章针对藏品的个案研究,更向我们展示了如何观看一幅作品并鉴定其真伪,既有方法论的总结,又有具体案例的分析。本丛书借由中国历史与图像两个视角,试图阐述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质,丛书涉及广泛,包括书法、绘画、器物、宗教美术以及视觉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佐以考古学、历史学、艺术史等不同学科的最新成果,试图从不同视角来关照、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通艺:卞孝萱艺术史文集》
朱天曙编,凤凰出版社
南京大学教授卞孝萱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史研究,在晋唐和清代文史、中国文化史、文献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先后出版了《刘禹锡年谱》《元稹年谱》《唐代文史论丛》等。不仅如此,卞先生在艺术史研究上也有突出的成就,其中《郑板桥全集》和《郑板桥丛考》等著作收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文章。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所长朱天曙老师全面梳理和解读卞先生在书画篆刻艺术史研究上的成就,辑录卞先生所有艺术史研究文章,感怀卞先生的同时,对今天的艺坛当有所启发。
《顾坤伯教学课稿》
陈显中主编,西泠印社出版社
本书从顾先生上百张课徒稿中选取了59张,按题材分为“树法”与“山石法”两大类。由这些课徒稿可以看出,顾先生授课细致,对山水画的理法也十分精熟。以树法为例,不仅有鹿角枝、蟹爪枝、枯树的画法,还有十余种点叶、夹叶树的点法,乃至松树、柳树、竹叶等特殊对象。本书最后所选的28幅作品则从不同侧面展示顾坤伯先生堂正淳厚的气息和极具生活化的笔墨韵味。有不少作品均为写生所得,意趣盎然。无论是大气磅礴的群山峻峰,还是姿态各异的茂林,总充满着情真意切的感受和对生命力的讴歌。
《铭记:柯军昆曲印话》
柯军著,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柯军围绕昆曲内容刻制的约200枚印章,印文内容从昆曲曲目、曲词、曲话、曲牌四大板块出发,囊括了牡丹亭、西厢记、沉江、花似人心向好处牵、恰三春好处无人见、百戏之祖等昆曲标志性语话。同时书中记录了柯军于刻印时的心境、印文的由来、印章边款等,带领读者从传统篆刻的角度走进昆曲的世界。
《海外国宝全书》
红糖美学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艺术分社-有书至美
《海外国宝全书》全面梳理了目前流失海外的国宝,作者团队历时五年踏访全球数十家博物馆,遴选最具特色的近700件“国宝中的国宝”,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覆盖了10000年中华文明史,这些国宝几乎囊括了文物的全部类别,青铜器、玉器、陶器、瓷器、珠宝、珐琅器、金银器、漆器、书画、织锦、石刻、家具、木雕等。全书近1800幅高清全彩插图,从工艺、材质、色彩、纹样等50多种角度看国宝,360°全方位细节展示,堪比原作实拍。
《玉扣纸:闽西手工造纸业的社会史研究》
陈瑶著,厦门大学出版社
玉扣纸制作技艺,于2019年入选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书以盛产优质“内山玉扣纸”的“闽西纸都”——宁化县治平畲族乡为中心地域,搜集、整理并利用地方档案、调查报告、报刊杂志,以及族谱、契约、仪式观察、口述访谈等民间文献,探讨纸史、纸业史、纸产区社会经济发展史相关议题,认为玉扣纸制作技艺的独特之处,在于造纸工匠采用最简易的生料法制作方式,却能通过精细的品质管控,制作出高质量竹纸。玉扣纸制作技艺的磨练,不能脱离技术工人所生活的社会经济条件和人文制度环境来理解。追求玉扣纸独特性的延续,营造一种“玉扣美感”,应在生产者、经销者和消费者中生成、培育和养护对于玉扣纸的共有知识和共同情感。
《翰墨天香:牡丹文化两千年》
荣宏君著,河南文艺出版社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国花牡丹是何时进入文化艺术史的?历史上,众多牡丹绘画名家为我们留下哪些珍贵的艺术作品,它们各自展现了怎样的特色与风格,又是如何历经沧桑、传承至今的呢?本书旨在深入探讨这一话题:以牡丹为线索,以中国艺术史上十位杰出的艺术家——顾恺之、周昉、宋徽宗、欧阳修、钱选、唐寅、徐渭、蒲松龄、郑板桥、张伯驹,及其与牡丹相关的代表性作品为主线,生动讲述这些作品在流传过程中鲜为人知的故事,深入剖析牡丹在书画、诗歌、食品、茶饮、药用等领域的文化内涵,探究国花牡丹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为读者展现一部跨越两千年的牡丹文化艺术史。
《从兰亭到钟鼎——中国书法史探微》
莫家良著,上海书画出版社
本书选取北宋至晚清书法史发展过程中的若干现象进行分析,反思传统书风的继承与演变,书法形制对创作的影响,典范的取舍,艺术风格与政治环境、社会心态、学术风气的相互影响等议题。其中涉及到宋高宗、王宠、钱坫、江声、邓尔雅等书史上或隐或显的人物在特定历史情境下的个人实践与创作取舍。以及《兰亭序》《淳化阁帖》等经典习书范本在不同时期文人创作中的使用情况。
《宋元山水画之变:从生态环境看中国艺术史》
汪涤著,上海三联书店
该书从环境生态史研究的视角出发,以宋元时期山水画的演变为枢纽,展现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书中的篇章不局限于宋元时期,还包括了关于环境生态美学及其艺术史研究方法、中国南北环境生态与山水画起源、宋以前环境生态与早期山水画、明清时期环境生态与宋元山水画的评价等内容。作者通过具体的艺术案例认为环境对人有着客观的塑造,人对环境也有着主动的表达。
《米芾:风格与中国北宋的书法艺术》
[美]石慢著,张荣芳译,祝帅校译,江苏人民出版社·思库
米芾是11世纪一位成就斐然的书法家,也是中国艺术史上的著名人物之一,对探讨书法的功能与风格这一理论议题也有卓越贡献。在《米芾》一书中,石慢在艺术家跌宕起伏的人生框架内探索其书法艺术,并深入考察了北宋文化以及米芾对文人艺术理论的推动作用。
《中国画品评史绎》
邵琦著,上海书店出版社
本书是一本关于中国画品评史研究的著作。“品评”是一个伴随中国古代绘画史发展重要的艺术观念,是一个可以把中国绘画的全部理论贯穿起来的线索。中国自最早的品评著作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起,至今产生了无数品评著作。本书作者分四个章节梳理历朝历代品评理论的具体内容及核心思想,以全域眼光放眼整个美术史,全方位解读中国画品评史。
《中国历代流行服饰》
吴鸿宇著,天津凤凰空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历代服饰体系庞大繁复,作者抽丝剥茧,梳理出历代具有代表性的流行服饰,从先秦两汉一直到宋元明清共分七章,以服饰相关的文物壁画为主要依据,涉及的古籍文字为辅助材料进行考证,采用贴合时代的工艺及材料还原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占主流的历代衣装,并选择模特团队穿戴拍摄实际还原效果图及服饰层次示意图等。
《威尔第的“莎士比亚”:戏剧众生相》
[美]加里·威尔斯著,陆诗婷译,人民音乐出版社
作者以独特的跨界视角,围绕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以莎士比亚戏剧为灵感而创作的三部歌剧作品,深度剖析并揭秘作曲家如何将莎剧中的复杂人性写入叩击心弦的音响。通过巧妙编织历史和艺术的经纬,引领读者深入作品的情感内核,穿梭于《麦克白》的权欲深渊、《奥赛罗》的激情漩涡、《法尔斯塔夫》的嬉笑讽刺,展现经典文学与音乐结合所激发出的不朽生命力,见证莎剧“灵魂”在音乐中的重生。
《看见女性艺术家》
[英]苏茜·霍奇著,赵姝玮译,大愚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一部关于女性艺术家的入门级百科读物,书中包含:28场艺术运动,探索女性在其中的作用与贡献;60幅经典作品,展现女性艺术家数世纪来的尝试与摸索;24个关键性突破,追溯艺术史上与女性相关的定义性时刻;20个创作主题,传递女性特定的观点和态度。共132个分类主题满足人们对女性艺术家的所有好奇。
《海上文人陆澹安》
陆康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
这是一部以图文相辅形式、对近现代上海著名学者、海派文化代表性作家陆澹安的生平、交友及治学、创作活动进行系统性梳理的画册型图书。编纂工作在陆澹安文孙、当代书法篆刻名家陆康倾情提供的乃祖留存的著述手稿、友朋书札和照片实物等丰富的第一手资源上进行,由此构成本书极为珍贵的历史和艺术文献价值。书以“家住溧阳路”“心醉笔墨间”为篇章,下辖“生平、交谊、论学、说文、谈艺”5个块面,描绘了陆澹安的个人生活和他的学术成就。
《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史》(插图第七版)
[美]弗雷德里克·哈特,[美]大卫·G·威尔金斯著,章华译,后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本书对1250年至1600年间的意大利艺术进行了广泛而细致的讲解,涵盖绘画、雕塑、建筑和工艺美术等主要艺术门类,全景展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哈特教授以佛罗伦萨、罗马、锡耶纳和威尼斯四座城市的艺术家及其作品为重点,分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也没有忽视阿西西、米兰、那不勒斯等次中心城市的艺术。全书行文以瓦萨里《艺苑名人传》为范本,依时间顺序把近200位艺术家的生平和作品有机组织在一起,并将每位艺术家作为富有创造性的个体展开讨论。
《梨园一斛饮》
常瑞芳著,闰江文化|北方文学出版社
本书为一本艺术评论文集,主要是戏剧评论,其中囊括了戏剧理论、名剧改编,电影电视书评略涉及。作者从文本建构、舞台呈现、演员表演特色和主旨思想等方面内容着眼,从艺术理论角度深入浅出,条分缕析地解剖,同时从艺术的不同角度对剧目进行点评,并提出个人观点。
《博物馆简史》
李翔、一森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广雅
一线博物馆人倾心打造的一部博物馆进化史,呈现了18—21世纪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全书以时间为轴,真实记录了博物馆从文艺复兴时期乌托邦式的“知识神殿”、战争期间的“精神庇护所”,到纯粹的“白立方”艺术空间,再到今天城市复兴中的“地标”“名片”这一过程中的每一次蜕变,探讨了博物馆形态、功能及角色的演变。同时结合理论知识和在地实践,针对博物馆当下面临的困境,试图从历史的时空中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和解决的线索。
《启功中国文化四讲》
启功著,中国经济出版社
丛书包括《千里之境——启功讲中国名画》《笔墨风骨——启功讲中国书法》《歌以咏志——启功讲古典诗词》《千年文脉——启功讲国学常识》。
《上海包装设计1949—1978》
李明星著,上海大学出版社
本书将1949年至1978年的上海包装设计作为研究重点,搜集与梳理了相关文献,考察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包装设计的演进轨迹和发展特征。透过“上海包装设计”这一研究视角,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走向“现代性”的探索中,呈现出的传统与继承、内需和外销、艺术价值与生产水平的多重矛盾与联系。
《阿涅斯的海滩:瓦尔达访谈录》
[美]T.杰斐逊·克兰编,曲晓蕊译,也人|上海书店出版社
阿涅斯·瓦尔达,是大胆无畏的影坛先驱,也是常青的“新浪潮祖母”,更是西方电影史和女性电影史中不可或缺的“电影之魂”。本书是瓦尔达访谈文章的合集,收录了1962—2008年间她接受的21次采访,涵盖其电影生涯的完整轨迹和诸部作品,涉及她与“新浪潮”、好莱坞、女权运动、不同社会人群、爱人及家庭间的关系。在瓦尔达跨越半生的讲述中,我们得以了解画面背后的故事、影像传达的深意,她对电影的热情从何而来,为何总能从日常中捕捉生活的奥秘,并“在不可能的地方发现美”,而作为边缘的艺术家型导演,瓦尔达又经历了哪些困难和苦涩,她从创作和人生中获得了何种满足等。
《摇滚与哲学》
[法]弗朗西斯·梅蒂维尔著,赵英晖译,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一本哲学通俗读物。从小妖精乐队《我的精神在哪里?》对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清晰回应,到鲍比·麦克费林《别担心,开心点》对古希腊斯多葛学派的当代演绎,法国作家弗朗西斯·梅蒂维尔通过剖析35首摇滚佳作的歌词和结构,深入浅出地揭示出关于认识论、文化、艺术、政治、道德的哲学命题。
《相生相伴:艺术作品中的动物故事》
[印]阿南达·班纳吉、[意]玛蒂娜·科尔尼亚蒂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简要追溯了从古代晚期到20世纪的艺术史,着眼于完全不同的环境和问题,包括人与动物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是如何随时代变迁的。所选的动物是一些艺术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动物,在当前的自然保护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划清界限?如何对待失德艺术家的作品》
[美]埃里克·豪陶洛·马瑟斯著,译林出版社
近年来,关于流行艺术家的不当言论和行为,甚至某些犯罪行为的揭露比比皆是。加上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公众对曾经喜爱的艺术家隐藏的生活开始保持警惕和批判的目光。艺术家的道德生活会影响其作品的审美价值吗?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失德艺术家?以及,还能欣赏他们的作品吗?在本书中,作者运用哲学工具,为这一困扰我们的伦理问题提供了敏锐的洞察。作者认为,艺术家的道德生活不仅会影响公众对其作品意义的解读,而且还会影响其作品的审美价值。艺术作品提供了强大的情感资源,使我们能够在艺术世界中探索道德的复杂性,进而与不道德行为做斗争。因此,我们不应该回避那些失德艺术家的作品,而应该更加深思熟虑地参与其中,并且做出判断。
《饶了我的耳朵吧——名家谈音乐》
桑农编,花城出版社
本书由桑农老师主编,分为《大师与名曲》《音乐与人生》两卷,共收录了陈丹青、格非、傅雷、丰子恺、赵丽宏、王安忆、王蒙等名家的59篇文章。音乐对于作家、画家的影响很大,通过名家谈论自己喜爱的名曲和音乐家,探讨音乐对自己的艺术事业和生活的影响,能够激发读者开放思维、接受经典、追求艺术的细节。
《浮光掠影》
[美]约翰·厄普代克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本书共收录美国文学大师约翰·厄普代克的23篇艺术随笔,品评对象从印象派的莫奈到萨金特,从现代派的安德鲁·韦思到德加,甚至还驻足品评一番早已被世人遗忘的《纽约客》杰出漫画家拉尔夫·巴顿、法国雕塑家让·伊普斯特吉等人的作品。厄普代克睿智幽默的评论,配以190余幅精美图片,展示了其在探讨传统和现代艺术方面,将散文、视觉艺术作品与艺术评论融为一体的兼收并蓄。
(责编:罗晨29529)